如同醫學期刊中,優秀的製圖,都是「圖以載道」,而且能耐得住 reviewer 火眼金睛的深度與內容正確性確認。(請參考:一圖入魂、統計圖表。)在山一樣多的傑出作品中,有三份特別優秀,是以現場講師所說的內容,加以歸納並視覺化。
而且,事後看,您會發現優秀得獎者有個共同點,他們在截稿前,會上傳前三個 section 的作品參賽,即使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得獎,依然會完成最後一個 section,並補上傳!
他們為自己的作品負責,而非只尋求外在的肯定。這與我們最後一堂演講所分享的核心價值,是一樣的!專業且自律前進的行為,呼應了課程內容。
李其融 博士
李博士上傳的是以樹狀圖配上簡單的顏色,所做的課程記錄。看似平淡無奇,但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其中內容,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
例如其融上傳的第一部分放大圖,你會發現,他的架構並不全然是根據演講內容,像是「臨床資料」與「基礎醫學」兩項,就是從之後謝孟樵的演講中獲得啟發,然後回頭修改之前的記錄框架。
這表示其融的記錄是有「人味」的,課程給了許多不同的刺激,經過消化吸收,其融將這些資訊,融入自己的認識體系與知識架構中。
比賽截止之後,不管有沒有得獎,其融還是持續完成最後一段演講的筆記,並上傳「新思惟之友」,讓作品完整。非常認真!
恭喜李博士得獎!
林俊成 臨床心理師
俊成心理師,以彩色筆視覺記錄的方式,將課程的部分心得作記錄。畫面非常豐富細膩,值得細細品味。
從這三張的文字與構圖,可以看見,由於在記錄的過程需要同時構思、構圖、著色,相當耗費腦力與時間,所以在構圖與文字上,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後面的作品繪製較快,前面的畫面較為複雜)。或許俊成也在創作和仔細思考吸收的平衡中,持續調整。
截稿後,不論有沒有得獎,俊成依然完成整套作品。「不管外界是否給我肯定,這是我自己的作品,讓他完整,是我本來就會做的。」
從俊成所繪製的內容中,可以看到幾張經典的簡報內容,有來參加的朋友,這是很好的素材,讓您思考「在這張時,演講者傳遞了什麼概念?我獲得了怎樣的啟發?」不管是自己複習,或與朋友轉述,都是很棒的輔助工具!
得獎後,林心理師也與大家分享一些經驗與想法,關於圖像記錄,請見這裡。
恭喜俊成!
林新曜 醫師
新曜的作品,融合手寫質感與數位科技,使用 iPad Pro + Apple Pencil 參戰!整體作品非常有質感,在空間規劃、顏色使用、內容摘錄、標題強化上,都非常有風格且容易閱讀。
仔細閱讀每堂課,你會發現新曜把各堂課對他最大的啟發都列出來,例如「練五遍」「教職升等 6 變 4」「ALM」等。是非常個人化的吸收與分享,我們也可以藉此觀察:新曜認為這點對他影響很大,我呢?也有一樣想法嗎?還是我對別的重點比較有印象?
新曜上傳時,說「嗯……現在才發現字太醜似乎有點晚 XD」,同學,說字醜你比得過我(蔡依橙)嗎?你還未夠班呢!XD
請看最後一張的分享重點,像是「靠自己的文章而閃耀」,這是網頁與手冊都沒有的內容,的確是演講後才做的記錄,可見新曜也是在投稿截止後,不管會不會得獎,依然完成所有設計,並用「編輯貼文」的方式,追加上傳圖片,讓他成為更完整的作品!
新曜得獎之後,在自己的 Facebook 上分享三點:投其所好、事前準備、善用工具,值得大家參考!。
恭喜新曜得獎!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