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謝秉翰 醫師
序言,我目前的狀態。
一直以來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如何成為一位「好」醫師。這一路的矇矇懂懂就不說了,不過很慶幸的是,我完成了入門步驟,成為一位正式的醫師,但距離這個「好」字,我仍然在找尋,屬於自己的定義。
這是條不歸路,一旦開始,就不要停 XD(誤)
從小時候以為很單純的醫師形象,到進入醫院後觀察到的醫師面向,這兩者間有很大的差異。現在的醫師處在資訊爆炸、研究興盛的時代,除了臨床要顧好病人之外,再來就是研究如何與臨床達到完美的搭配。當然還有教學部分。
和以往想像只要把病人看好的醫師形象比起來,差異很大。偏偏,學校教我們的就只有學習書本的知識,用課本的知識來考試,這在進入臨床後,產生很大鴻溝。
臨床幾年後,我才真正的開始適應、了解,原來,每個決定都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只有相對正確的答案。
你的每個治療、觀念的更新,完全都必須自己好好努力。你必須會查詢期刊,在眼花繚亂的資料中,汲取相對可信的資料;必須每天在病人海中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同時必須利用每天看病人的過程,讓自己成長不停滯。
當醫師真的好累,但真的好有趣!
參加新思惟
追蹤新思惟蔡校長已經好一陣子。主要是去年在高雄當兵擔任醫官期間,和陳田育醫師同一個單位,觀察到陳醫師非常努力的進修(當然包括新思惟課程),也看到陳醫師在這一年內非常快速的成長(雖然本來就看不到車尾燈!)以及和學長聊天後的沈澱醞釀,讓我又更看清一些退伍後即將面臨的問題。
充滿熱誠不夠,熱誠終會消失殆盡,我好像慢慢理解了,我們要做的不是「趕」,而是「快」,在這中間不斷的試誤,快速調整自己的方向。
上課前的抉擇
說真的,最近在內科,值班幾乎整天都泡在醫院,有點身心俱疲,難得禮拜天有一天放假,本來可以在家好好睡到飽,但是因為好不容易領到自己第一個月薪水條,好像有一點成本可以投資自己。
其實開始當 PGY 後,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住院醫師,也一直在找尋自己最適合的步調,臨床事情很多,小到開 order、決定每個病人今天的目標、出住院的處理、診斷書等等雜事。
值夜班,因為自己以後想走內科,一直都想找出如何成為一位優秀內科醫師的道路,但我現在發現自己可能連什麼是「內科醫師」的角色,都不一定很清楚。也很怕自己在臨床的洗禮後,就像大家說的,「熱情,終究會消散。」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能讓視野更遼闊,確定當天沒有被派值班後,我拿起卡毫不猶豫的刷了下去。
活動當天
第一時間踏入會場,我就知道,我來對地方了!
之前陸續也參加過一兩個工作坊,活動的用心與否,可以從場地佈置、氣氛、以及課前提醒、講者的氣度、投影片設計這幾個地方略知一二,小到會場舒適度、方便性,重要到講者內容,與會的人員,都可以用感官直接區別出來。
耳聞新思惟的課程已久,就好像演講中潘怡如醫師所說的 CEA 與 CUA,我想,我的 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 (ICER) 計算會列為:
與自己摸索相比所節省的時間 / 課程的價碼
新思惟雖然價碼高了一點,但因為比起自己摸索,實在節省太多時間,除下來,成本其實非常低。
相比之下,很多課程是價碼可接受,但幾乎無法節省摸索時間,這樣相對較小的分子,即使課程便宜,也是無意義的。這之間的衡量,要親自體會才能了解。
活動安排
從課前作業就可以知道,這次的主題對我們這種新手菜鳥來說,都非常實用,尤其在對研究完全沒概念的狀態下,難得有專業講師為我們指引,當然是興奮至極。
與會當天的感覺,比我想像中要好很多,因為自己一直覺得研究這一塊,總是有聽沒有懂,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往往都刻意地避開這一塊的議題。
但是在當天的演講過後,小至健保資料庫大到國際會議與期刊的分析。雖不敢說自己已經完整吸收,但總默默地為許多講者的金玉良言與人生經驗所感動。課堂中,我眼睛也總不時感到模糊,為了不讓模糊的視線遮蔽一切,我決定先把句子記下來,好好複習!
- 起步總是最難。找對好教練,老實練五遍。
- Scarcity,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
- 同中求異
- 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Once start, never stop!
- 練武功,哪裡不足就練哪個。
- 領先,百年後依然經典。
- 最大化 benefit,快,但是不要趕。
- SMART 設定登月目標
- 思維轉換,建立適合自己的評價體系。
課後思考
其實我一直在探索,屬於自己真正熱愛的一條道路,怎麼不拘泥於體制內的刻板印象,讓自己活的快樂充實。如何在哀鴻遍野的醫療環境中,當一個快樂、有價值的好醫師。
在上完課後,我一直在思考新思惟課程的編排。
課程用心,是真正想要讓每個來的人,都可以帶走東西,真正的想要讓大家可以一起快速進步,不講廢話,創造自己的價值。
我發現課程設計者其實看的更遠,看的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長期的效益。不獨善其身、不怕競爭,而是蝴蝶效應般的希望能影響更多人,讓這個世界更好,打開擂台、讓高手過招,打破神話,再邁向神話。
例如,課中安排的製圖大賽,也是一個讓聽眾集中注意力、動腦思考的方式,藉由獎勵,達到提高觀眾學習的效率。競賽過程中,總有高手的無私分享,而透過互相競技,又能看到自己吸收知識的盲點,真的是一舉兩得的思維,出發點都是為了與會者的學習收獲,著實令人佩服和感動。
用蔡校長投影片的話來延伸,在看清「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確定感」的事實下,相信自己的信念,並持續前進!這或許才是 h-index 的精髓!
很感動課程內容設計的努力,也讓我有幸參與其中。
個人收獲
這次最大的收獲,就是覺得自己可以開始嘗試針對一個有興趣的議題,找尋有參考性的文獻,而不是以往的只會找課本,讀舊的知識。而且,對於如何寫 meta-analysis 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開始有機會嘗試。
一直以來的疑問,自己是否適合做研究,好像也默默的解開了一點死結,先從嘗試讀、嘗試寫、嘗試開始。起步總是最難,練習、練習、再練習!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謝謝新思惟,蔡校長的用心,身為一個醫學起步者,探索者,我也會努力找尋自己的 h-index!繼續加油!
白袍的重擔,白袍的意義,白袍的探索。我會繼續努力!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