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市醫陽明院區 家醫科 沈怡伶 醫師
令人回味再三
猶豫半天,還是決定打開電腦紀錄一下,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總覺得要留下點什麼,才對得起付出的新思惟幣。
今天的課總共分為四個大主題,看似一堂 20 分鐘的極短課,大師級的講者個個使出渾身解數,要在這短短的 20 分鐘表達給台下愛知求真的一群同好,不同凡響的演說。
我是個新同學,每個主題對我來說,都是個超大題目,夠我思考個好一陣子,甚至很多名詞也是一知半解的狀態。雖然在聽課當下,隨著講者們中途穿插的小幽默能一起大笑,且點頭如搗蒜。但其實很多主題是需要自己回到工作崗位上,慢慢沈澱消化。
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例如,我一直覺得身為家醫科醫師,要尋找一個還算不錯或創新的研究主題是很困難的。之前的學術經驗也僅止於在總醫師時,於 WONCA(世界家庭醫師組織)發表一篇用北市國衛院時代健保資料庫資料跑的研究,貼了一張壁報。
如今身為邁入第二年的新進主治醫師,開始有一些壓力,如同陳育群醫師過去的經歷,這陣子每天都被臨床業務轟炸,學術研究仍舊是原地踏步,現在的我,其實就有點困在懷疑、否定、焦慮與不安的階段。
但看到同樣也是家醫科醫師的陳育群醫師如此傑出,讓我又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當然,我不像陳醫師是超級總醫師,甚至優秀到可進入全新的資訊領域,也沒有毅然決然的勇氣,跟家人離開台灣到德國求學,但陳育群醫師的故事,的確讓我對自己想做的事情,稍稍的看到一點點曙光。
講者金句不斷 combo
而張俊鴻醫師的一席話「想不到題目是因為臨床感不夠」,更是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Routine 其實是有可能會發展成自己獨特的專業,如同吳青陽醫師在 port-A 上的發展,在資源及其短缺的非主流外科環境中,發展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堪稱奇葩,吳醫師被我私自歸為神人級的強者。
吳爵宏醫師的一句話也讓我驚訝不已,他說:「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做,開始做才會變得很厲害」。
讓每個階段的人都有收穫
我現在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在聯合醫院跑居家醫療,雖然是總院定位,聯合醫院制訂方向與政策,但就目前為止,我跑的個案量算是我們院區中最多的,雖然早就知道高層長官們,已經佈署好許多可以寫論文的主題與資料,但聽到各位前輩的分享,覺得應該還是有機會可以做出一點自己的東西。(這次還不好意思私下問大師們問題)
以上是我這種初階學員的初體驗心得,但現場高手如林,私自覺得有一批人是對講者們的經歷感到心有戚戚焉。今天的課程,相信在不同層級的學員,都有各自能取經學習的地方,真的很棒!
謝謝新思惟用心辦課程,初體驗很棒!也期待與新思惟下一次的碰面。(要先存好新思惟幣 XD)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