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醫院 北護分院 復健科 張凱閔 醫師
問:對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有興趣,想知道要怎麼開始,有沒有學習資源?如何有系統的從入門(如文章檢索)到產出?如果所待的醫院提供的資料庫很少,例如,只有 PubMed,有辦法做出像樣的回顧嗎?(胃腸科主治醫師、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答:我開始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前,有參加由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的工作坊,之後才循序漸進的開始,同時台大公衛學院有堂「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課,也提供從入門檢索到跑資料系統性的學習,我個人認為獲益良多。若所待的醫院,並沒有購買其他的檢索工具,建議可加上 Google Scholar 來當作另一個檢索的資料庫,搭配 PubMed,也是可以寫出很好的回顧。
問:
- 請問統合分析的結論與臨床治療邏輯無法相符時的解決方法?
- 統合分析做到一半,發現題目與他人重複或類似時該如何突破?寫類似的題目還有發表的舞台嗎?抑或放棄再改題目?(復健科總醫師、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
答:臨床治療邏輯本非金科玉律,若是完全相同,何必做統合分析?
但若兩者之間有衝突點,便是你研究特殊之處,只要確定自己的分析無誤,這反而是投到很好期刊的徵兆。若別人已經發表也無須慌張,可先將自己的題目做改變,不要跟已經發表的文章一模一樣。
例如:已發表的文章叫做「Effectiveness of hyaluronic acid for osteoarthritis pain」, 您的標題則可以改為「Is hyaluronic acid effective against osteoarthritis」,還有撰寫的時候,可以將別人的寫的 meta-analysis 納入比較,提出自己可能有比對方多做或是獨到的分析方法,只要不要投到同樣期刊,一樣有機會得到很好發表。
問:請問張凱閔醫師,如果不是國際知名學者或期刊邀稿,如何讓 editor 接受自己的 review article?是自己寫好投稿毛遂自薦嗎?(小兒科主治醫師)
答:可以先寫去雜誌社,詢問對於這樣的文章有無收錄,若 section editor 認為妥當,會回信請你投稿。而目前多數雜誌,皆有提供投稿 review article 的規則,建議投稿前須詳細閱讀,另外若你的作品屬於 meta-analysis 類型,很多雜誌已將其認定為 original article 的一種,因此,更無國際知名學者或期刊邀稿的需要。重點還是寫得好,投的雜誌對味重要。
問:Meta-analysis 的論文越來越廣為大家引用,但也常會聽到有人會說 garbage in garbage out 來質疑這類研究的真實度,請問該如何判讀 meta-analysis 論文的好壞?(製藥公司行銷部產品副理)
答:我想這個問題,在 meta-analysis 的領域尚少聽聞,是否這位產品經理將其他類型的文獻與 meta-analysis 搞混?基本上,meta-analysis 的文章來自已經發表,多數是高品質文章的量化綜論,而且很多蒐集的文獻,都是來自於嚴謹的隨機分派試驗,因此我認為 meta-analysis 應該是 gold in gold out。
同時這類文章,都有一定的研究模式,再加上這些研究的資料多數為已發表,且可藉由電子資料庫萃取的材料,可信度很高,至於如何評估好壞,可由一些知名大學所發表的 critical appraisal worksheets of systematic review 來參考。
問:除了被動因素外,有沒有甚麼主動因素是讓您想要繼續深造或持續做研究寫論文的原因?如何維持對研究的熱情?希望能夠得到比較具體不空泛的答案,謝謝。(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物理治療師、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答:熱情很容易被消滅,如果想要得到個具體而不空泛的答案,我必須說,做研究寫論文很痛苦,但若痛苦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與其掙扎,倒不如試著從痛苦中尋找你自己的動機。
很現實的,做研究、寫論文跟升等有直接關聯,正如上班族想升職、加薪,醫院體系內求生存的醫勞族也有這樣的渴望,這就是一個主動因素。
另外研究寫論文,是一個跟國際接軌,甚至平起平坐的重要方法,若未來有心要在國際舞台一展身手,你在 PubMed 上面的 publication list,是國外學者認識你最重要的履歷。
再則,在臨床上,若你發現治療上有瓶頸,或是每天搞來搞去都是那一套,有時候我會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失望與無力。因此為了消除這種感覺,我會不斷的買一些由不同大師寫的專業書籍來閱讀,或是去參加一些國外會議、工作坊進修,當你時時覺得今天的我比昨天還厲害時,自然也就不太需要一定要花長時間深造,也能讓自己跟著時間不斷進步。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