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30

「消除」醫學研究之路上的「所有業障」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 張哲慈 醫師

 

 

01_innovarad_changct_ymrf_20160925_427

 

 

完全命中年輕醫師的難題

 

回想近一年多以來,逐漸成為新思惟活動的重度中毒者,早就耳聞前幾年《青年醫學研究論壇》的口碑(仁編按:前兩次可以分別到這裡,與這裡回味),又看見論壇邀請的星級講者,自然不能錯過!而此次論壇中四大主題所涉及的,的確都是所謂年輕醫師最魂牽夢縈的難題!

 

要不要做研究?要怎麼做研究?要做什麼樣的研究?不去念學位也可以做研究嗎?做研究一定要讀學位嗎?還是做研究要順便念個學位嗎?此外,當遇到有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時,我們準備好了嗎?還是其實是國際學術交流,會自然而然地領著我們自我成長?

 

 

國際學術交流的切身經驗

 

對我自己來說,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性,早在多年前於中醫臨床時,已獲得不少啟發!當年,就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一段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遠道而來的國外醫師,為了學習傳統中國醫學從印尼、荷蘭、奧地利、蒙古、約旦、以色列、加拿大與美國而來;可是當時科內懂得中醫英文的人,卻只有一個剛從醫學院畢業、正在念碩士的 R1。這個從沒有在人生中規劃過,要用英文幫外國醫師上課的自己,正是被這突然而來的國際學術交流機會逼著成長!

 

所以,不論是之前曾經在各種工作坊聽到校長分享著國際參與的經驗,或者是此次分享經驗的吳爵宏、陳沂名兩位醫師,聽得莫不是點頭如搗蒜的贊成國際參與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將視野像 Google Map 般地不斷放大,我們才有機會熟知整個國際學術究竟是如何運作、世界是如何運轉的,也希望未來能有時間參加《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提早將劍磨亮,才不會在有機會發光發熱時,自己卻還是生鐵一塊!

 

 

有捨才有得,決定了就努力向前。

 

其實回過頭來,一開始報名時最感興趣的,就是要不要念博士與什麼時候念的部分。而在這段主題中,吳青陽、吳昭慶、陳育群三位醫師,也展現出念與不念都有它們的好處,重點是你自己要知道:不念學位會賺到什麼?念了會賺到什麼?如果其中的好處是你想要的,就勇往直前吧!不要再躊躇會有什麼壞處,畢竟,人總是要有捨才有得!

 

所以此段主題中,也畫龍點睛般的點出此次論壇中的關鍵字眼,「機會成本」!每個人最公平的東西就是時間,所以人人都想找出最合適自己,也最省機會成本的做法:要學習基礎醫學研究養細胞、老鼠嗎?還是選擇資料庫分析?要做臨床試驗,還是做臨床資料研究?或是從事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呢?

 

 

「攻頂完全手冊」大公開

 

張俊鴻、潘怡如、謝孟樵、張凱閔四位醫師,毫不藏私的分享自己如何成功的心法,相信與會者可以心領神會的使用十字延伸法來挖掘健保資料庫裡的寶藏;可以嘗試使用成本效益與效用分析,從醫療經濟學的角度來檢視自己臨床醫療行為的合理性;可以從 EBM、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的方法學裡,學到如何檢視他人與自己的問題,進一步解決自己與他人的問題。

 

其中,尤其是潘怡如醫師所指引的醫療成本概念,以及在會議之中不斷提及在下目前從事的風濕科領域。可說是給了在下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多種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究竟哪種才能獲得最大效益與效用呢?在選擇生物製劑的過程之中,的確不能只憑醫師的「感覺」在病人身上試誤學習,確實可以藉由整體醫療成本概念來提供關鍵的決策,十分感謝潘醫師的無私分享,只可惜一整天沒機會抓到潘醫師的空檔進一步請教,只好先拜讀相關大作後,再進一步深入的向潘醫師請教囉!

 

最後,還是要感謝蔡校長分享 Medicine 暴跌的相關思考,讓此次論壇可以說是首尾貫穿與前後呼應,從如何做研究到慎選投稿期刊;從投稿是為了學術,還是為了 Impact Factor?又是再次給了所有與會者一盞光明燈(或者說是一記當頭棒喝?)。

 

只能嘆道,新思惟辦的活動都是「真的!」

 

總是可以讓人醍醐灌頂、耳目一新,輕鬆幫人「消除」醫學研究之路上的「所有業障」!

 

來喔!新思惟來幫你「消業障」囉!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