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彤
沒有醫療背景的我也能聽懂
在課前看到各講者的主題時,因為我不是醫學領域的成員,還有點擔心會聽不懂。但走完整個論壇,我的確是不太明白健保資料庫以及統計研究法,但這些術語不僅沒有困擾我,反而讓我更能專注在,大家分享的重點,也就是那些做學問的態度,還有對無悔人生的執著。
作者:陳彤
在課前看到各講者的主題時,因為我不是醫學領域的成員,還有點擔心會聽不懂。但走完整個論壇,我的確是不太明白健保資料庫以及統計研究法,但這些術語不僅沒有困擾我,反而讓我更能專注在,大家分享的重點,也就是那些做學問的態度,還有對無悔人生的執著。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一般外科 陳建翰 醫師
先說結論: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
我從《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3》開始接觸新思惟,2014 年沒跟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跟今年都有參加。
(橙編按:2014 還真的沒辦 XD 那年我們上半年連續辦了兩個大活動,「CVCT2014」以及「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然後,然後就專心在工作坊開發了,我們在 2014 共開發出 3 個工作坊 XD)
從 2014 年開始,一步一步的在新思惟的課程當中,慢慢地摸索以及學習論文的發表,其實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大多數都是個案報告。而 2014 年開始投入的健保資料庫的寫作,在報名前,一直苦無成果。所以這次對健保資料庫的講題仍然相當有興趣,包括張俊鴻醫師題目的選定,以及潘怡如醫師不同的研究方法,校長的 Medicine 暴跌啟示錄,都讓我十分期待。再加上活動前,正開始啟動人生第一次工作轉換。
其實,整個過程當中,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多的嚮往與期待。是否要念書進修就是我接下來轉換工作之後的人生選項之一,於是這次課程中,對念博士班與否的三堂課:吳青陽醫師、吳昭慶醫師以及陳育群醫師所代表的三種方向與解讀,更加的期待。
作者:《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講者 張凱閔 醫師
再次感謝蔡校長的邀請,讓我在《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後,今年繼續有機會分享這一年內,在研究領域的成長。2015 年與 2013 年兩次成功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之後,如何能夠再創佳績,可想見蔡校長在講者的選擇與內容安排部分,一定也傷透了腦筋,不過事實證明,又是一個令人驚豔的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