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30

站在十字路口:焦慮、懷疑、不安、否定

 

作者:馬偕醫院 皮膚科 蔡逸群 醫師

 

 

01_innovarad_tsaiyc_ymrf_20160925_517

 

 

終於到了訓練的最後一年,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就是,

 

  1. 考過明年專科考試
  2. 決定畢業後的出路

 

 

留在醫院、離開醫院

 

這個問題最近反覆糾結了好多次好多次,答案也是反反覆覆、變來變去,我感覺就像站在成長曲線的轉折點,充滿焦慮、懷疑、不安、否定,不知道怎樣才能像陳育群醫師再畫出一條 new curve 往上。

 

我很喜歡新思惟之友充滿生命力的正能量,看著許多講者在台上分享,我腦子裡想的是怎麼應用到我的臨床領域 (cost analysis、CEA)?未來是不是要像謝孟樵學長一樣,同時嘗試健保資料庫、EBM、臨床研究?未來究竟要不要念博士……

 

 

02_innovarad_ppt_tsaiyc_

 

 

老婆在旁邊,看得清楚。

 

比起 LMD,留在醫院的選項,更順著我自己的興趣。

 

的確,當我請教 LMD 的學長時,我好像只會問薪水、節數、是否有醫美業績壓力,但是現實的考量,不能說不重要,老婆很喜歡寫作,卻不得不工作,我很希望自己可以讓她待在家閱讀及寫小說就好。

 

老婆說:「ㄟ,你看,你的偶像蔡校長落單了耶,你要不要走去問他?」

我回道:「才不要呢!哪有人去問這麼無聊的問題,而且他對我又不熟……我還是…….」老婆突然手指向我的右側「校長走過來了耶!」

 

我一轉頭,校長已經站在我們倆的桌前,嚇了我一跳。

 

 

簡單的對話就找到核心

 

校長說:「Hello,你們是一起來的?」

我:「對啊」

校長看到老婆名牌寫著老師,「今天的內容對你會不會太生硬?」

老婆簡單說了些心得,指出印象最深刻的是潘怡如醫師,自信大方、反應敏捷,而且把困難的東西講得清楚簡單。

 

校長轉頭看向我,「我記得,你就是之前那個沒有來也寫心得的醫師,我記得你們的部落格叫逸彤看世界吧!」

我指著名牌上,我的「逸」和老婆的「彤」說:「對啊」。

「校長,我現在是最後一年的 CR,但一直下不了決心,明年究竟要留在醫院,還是要去診所。」

 

校長很有現實感地問了兩邊的薪水:「這樣真的蠻辛苦的。不過你說不排斥作研究,那你目前寫過幾篇 paper?」

 

我:「兩篇 case report 和一篇 original article。」這是在四年住院醫師生涯寫的,原本以為校長會說不錯。

 

但其實他真正說的是:「那你應該想辦法再獨立完成一篇 paper,這樣才能測試出你究竟適不適合留下來。」

 

當下,我好像真的了解,為什麼校長會這麼強的原因了!

 

 

期許留下不一樣的記憶

 

這篇心得,寫得不像心得,反而比較像紀錄當下的心情及故事,或許就像早上出門前,我跟老婆說:「我覺得今天去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應該會又把我拉向醫院一點。」

 

目前已經決定,會想辦法留在醫院,希望未來回頭看時,會記得現在內心的糾結,記得校長與我的對話,記得我對自己的期許:未來我會讓校長記得我,但不再是那個「沒去研討會也可以寫心得的醫師」。

 

(橙編按:我很喜歡你那篇文章耶!因為你可以從生命的各種細微聲音,讀出自己的狀態,甚至反思。可能見面時我沒說得很完整,但我真的很喜歡那篇 XD)

 

即刻前往 2017 全新企劃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