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6

[課前問答] Medicine 暴跌的徵兆、原因與啟示

 

作者: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兼 策略長 蔡依橙 醫師

 

 

43_business 

 

 問:投稿期刊如何找?如何知道自己的文章價值大概是在幾分的等級?如何快速尋找標題非醫學領域但分數不錯,又很可能接受自己文章的期刊?(小兒科主治醫師 PGY)

 

答:

 

如何知道自己的文章該投幾分的期刊?

 

寫作的過程中,如果你曾經精讀過自己找到的 references,應該可以感覺到,這個領域大家都投那邊,以及新穎題目的衰退速度。

 

例如:你做的題目第一次做的人登 Lancet (IF ~39),第二次的人登 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 ~15),第三次做的人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IF ~4),那你就知道,這次投稿你應該朝 0 到 3 分的區間試試看。

 

也有些題目,衰退的沒那麼快,最近幾年大家都投 PLOS ONE,也都有上,你就從這邊試試看囉。

 

我覺得以初學者來說,除了次專科裡頭熟悉的期刊外,PLOS ONE 是個不錯的開始,3 分左右的期刊,他仍有 70% 左右的接受率,其實相當不錯。同分的次專科期刊,通常都在 20-50% 的接受率左右。與 70% 相比,有顯著的差距。

 

分數不錯的非醫學領域期刊

 

我做新生兒心臟電腦斷層,放射、兒科、心臟三個領域,都可以試試看,但如果你是要問「聽說有些什麼實驗醫學的期刊,我是不常看到,但聽說排名分數不錯,是不是也可以投?」那我就誠心建議你不要。

 

投稿、刊登、被看見,這其實是讓自己進入社群的過程,你投到毫不相關的雜誌,拿到分數、拿到期刊排名了,但卻對你的個人學術形象沒有幫助,在那本雜誌的社群中,你也只發表一篇,沒辦法讓人記得你,很可惜。

 

唯一的例外,是像 PLOS ONE 這樣的跨領域且全開放期刊,因為他的確開始有規模,前景看好,可以考慮在這邊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甚至成為裡頭重要的 academic editor,爭一塊自己的天地。

 

 

問:最近很不幸地,參與到 Medicine 暴跌,和 Scientific Reports 退 NHIRD paper 的兩大風波。眼前又看到 impact factor 被拍賣,評斷研究價值,甚至升等的遊戲規則就要改寫了,身為研究員,應如何看待眼前的巨變,讓危機變為轉機?(醫學研究員)

 

答:其實這些我都覺得還好耶 XD

 

我從 2004 年開始做研究,當時我就對「學術產業」很有興趣,回頭看歷史,家道中落的期刊很多,甚至還有出諾貝爾獎研究的期刊,竟然經營不下去。所以我很早就體會到,我們要靠「自己的文章」閃耀,而不是靠「登上什麼期刊」閃耀。

 

這個概念也會逐漸變成主流喔,PLOS 系統已經全面導入,叫做 article-level metrics (ALM),用中文的白話說,是「期刊偉大嗎?期刊(是個平台)在你腳下。期刊因你而偉大。」所以 PLOS 自己的 impact factor 不重要,你的文章被引用幾次、被下載幾次、被看過幾次、被討論幾次才重要!

 

至於 Scientific Reports 不收 NHIRD 文章,這當然跟部分研究者的濫用有點關係,但其他的期刊都還是繼續收啊。期刊本來就可以有他們的喜好,臨床的不收基礎的,核醫的不收放腫的,放射的不收資工的,就像自由時報討厭國民黨,聯合報最恨台灣本土派一樣,這很正常。倒不用因為外國人的個別喜好,就失去了我們的自信!

 

Impact factor 一直以來就是私人公司經營,只是沒有人特別點破,讓我們誤以為他很神聖 XD

 

Thomson Reuters 這家公司,不只上市,還在兩個地方上市咧 XD(紐約多倫多)而且這次的轉售,有可能只是為了作價與周轉,畢竟這種服務,不是很容易藉由私募重整而創造價值。請參考這則 Facebook 討論

 

所以,我認為,跟著潮流走就行,目前的潮流有兩大:

 

  1. Journal-level metrics 不再獨霸
  2. Open access 撐起半邊天

 

只要我們做的研究有意義,也有「實質影響力」,其實這些江湖風雨,就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已。

 

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參考這些「與 impact factor 相關」的文章,並追蹤小弟部落格Facebook

 

 

問:除了 Medicine 這個期刊外,希望能夠多介紹多一點期刊,如 BMJ journal series 等等。(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答:BMJ 其實是 The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的系統,後來看大家都開始分裂成好幾本,甚至做 open access,所以也多少有點動作

 

不過台灣的醫學一直是走美國學術殖民路線,對英國系統不是太熱衷,說實在的,英國人對台灣也沒什麼興趣。會投 BMJ 系統的,多數是過去英國的殖民地,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像是這本 BMJ 系統的 Heart Asia,就是新加坡人想跟亞洲心臟影像醫學會競爭的時候,所開辦的。

 

學術離不開政治,期刊背後的財團、所根源的文化、是怎樣的社群,其實都很重要。選擇以全球經營為目標的期刊,對台灣的研究者來說,會事半功倍得多。如果 editorial board 都是他們自己國家的人,建議就先別碰了。

 

 

問:投稿於無 impact factor 的期刊是否值得?(整形外科診所醫師)

 

答:沒有 impact factor 的期刊分兩種,PubMed 找得到的,與 PubMed 找不到的。

 

沒 IF / 有 PubMed,這個還不錯喔,至少人類文明史上,最強的學術搜尋引擎,能找到您的名字。有 IF 的雜誌都不要後,可以先試試看這種的。

 

沒 IF / 沒 PubMed,屬於資源回收型,能刊登,白紙黑字印出來就好,適合在退無可退、槁木死灰之後,作為文章的最終歸宿。

 

 

問:跟對老師很重要嗎?手上有一個想要做的研究,是在臨床時跟一位老師想到的,這位臨床老師對研究並不是那麼在行,但又不好把這個主題跟該科的另一位教授討論。到底是要繼續做下去研究呢?還是放棄這個主題?害怕跟不太常做研究的老師,會花很多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不太熟研究的老師,也不太會給太多建議。(內科部住院醫師)

 

答:這是很好的政治問題,值得我們錄一段影片給您參考。

 

 

 

10_20160710_video_square

 

 

問:如何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如何帶領研究團隊在國際發表成果?如何激發成員研究動能和文章撰寫效率?(高階護理師、腸胃科主治醫師、醫學研究員)

 

答:說穿了,一句話:「讓每個成員能用自己的努力,有尊嚴地換到自己想要的成績。」

 

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這就是優秀的領導者跟不那麼成功的領導者,之間的差異:我們能不能去辨認對的人,並且建立一個互惠的機制,給他「想要的東西」。

 

說白了,即使身為主管,多數時候,我們也沒辦法直接發薪水,就算你有一些獎金或職缺的權限,說實在的,你能動用的錢,也不是那種能讓人「廢寢忘食、不眠不休、全職只做你的事」的錢。(人家還有臨床工作要做呢)

 

所以「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本質上比較像是在學校帶社團,所做的是「沒給錢的領導」。

 

沒給錢,你能給什麼?尊嚴與價值。

 

以技術員來說:

 

  • 需要論文的技術員,你能不能規劃出系列研究,並讓他取得幾篇重要作者,協助他升遷時,更有底氣、更不需要求人?
  • 不需要論文的技術員,他可能快退休了,或志不在此,你能不能讓他覺得,跟你成為一個團隊,令人感到驕傲?跟你一起共事,本身就很愉快?
  • 千萬不要想說:我已經編了加班費給你,你怎麼不做呢?這種態度,就像是「嗟來之食」一樣,有尊嚴的人都不會喜歡的。

 

以醫師來說:

 

  • 需要論文的醫師,你過去的研究成績能不能讓他服氣,願意選擇跟你?你提出的合作方式,對他是否公平?值得他偏向你這邊?
  • 不需要論文的醫師,協助你完成夢想,他能得到什麼?在醫院裡頭能跟你說得上話,能跟你有私交,是不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
  • 千萬不要想說:我是你的主管,我比你資深,給你機會叫你做還不做?這種態度,找不到真正厲害與有潛力的人。

 

以護理師來說:

 

  • 需要論文的護理師,你希望他幫忙的勞務是什麼?他是否能負荷?而你能提供他怎樣的資料與文章寫作的可能?在他需要人幫忙投稿的時候,你是否願意協助?
  • 不需要論文的護理師,配合你的臨床與研究需求,讓他更好做事還是更不方便?你能不能修改工作流程,達成雙贏,讓他覺得「配合你做也 okay」?
  • 千萬不要想說,護理師不是就該配合醫師嗎?為什麼意見這麼多?這種態度,會讓所有人遠離你。

 

以團隊經營來說:

 

  • 有國際會議時,你有沒有想到他們?有大師來台灣演講時,你會不會鼓勵他們報名?
  • 當你發現成員缺乏某些能力,而正好看到適合的課程時,你是否願意提供資源讓他們前去上課?新思惟有些校友,是 team leader 會搶買課程,然後轉送給 team member 來上。這也是一種互惠方式,你願意用真金白銀表達你的在乎,對方在能力提升後,自然會積極回報。
  • 團隊成員私下有問題時(小孩就學問題、家人健康問題、投資理財問題……),你是否積極協助?

 

如果你有成績、肯分享、能教學,也能把以上問題做好,事實上,要組建自己的團隊並不困難。

 

如果你剛起步,有熱情,還沒有成績,這時能找的人會稍微少一點,建議找「有能力、有成績而且看得起你」的人,以及跟你一樣「沒成績、有熱情剛起步」的人,這樣成功合作的機會,會比較高。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