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30

成為強者才能靈活跳出困境

 

作者:亞東醫院 內科部 曾俊嘉 醫師

 

 

00_fb_ymrf_20160925_400

 

 

在網路上已經追蹤新思惟及蔡校長一段時間,前些日子也上過《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這次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的課程,一開始有點猶豫,因為作為一個快要成為住院醫師的 PGY,對於自己所選的科別是不是喜歡、要不要繼續走下去,都還很困惑,討論該怎麼做研究、要不要讀博士班,似乎有點遙遠。但轉念一想,自從 clerk 以後,看到許多學長姐們被寫 paper 這件事荼毒 困擾?再加上先前一些經驗,慢慢了解到,擁有學術著作,似乎已經是我們這輩醫師生存的必備條件,於是就報名了這次的論壇。

 

 

從自己的內心找到取捨的答案

 

課前問答,就可以體會到這門課程,保持了新思惟以往給我的觀念:人生,從沒有完美,也沒有平衡,有的只是取捨。每個人都只有兩隻手,該拿起什麼,該放下什麼,其實只有自己的內心,才真正清楚。就像潘怡如醫師所提到:cost effectiveness 及 cost utility 的概念。該花多少成本做多少事,回報如何?內心希望又是如何?這些其實都是要考慮的。

 

 

我正好對未來感到迷惘

 

課程開始的引言,就已經給了我當頭棒喝,「當別人還在尋找確定感時,只有相信自己並持續努力的人,才能成為未來的強者。」 最近因為選科的事情,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惑跟徬徨,不停地尋找確定感,以及對於未來的保證。但會中每位強者的分享跟經驗都再一次地提醒我: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保證的,但相信自己,持續努力,總有一天,會有人看見。

 

 

學位不是重點,能力與產值才是。

 

該不該攻讀博士學位?這個問題我一直不想面對。好像該讀,但又不想讀,我還沒有在實務上找到確切要讀博士學位的理由,自己本身對於學術殿堂,也沒什麼嚮往,但好像很多前輩們在做這件事,如果不做,似乎怪怪的,也會擔心如果沒有博士學位,以後在醫院會不會就沒位置?這次的課程,重新解答我的疑惑,其實重點不在學位,而在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產值。

 

吳青陽醫師在一般人認為是小手術的 port A 植入手術上,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不因為自己當時只能開這些小刀而感到灰心或無奈,如此的心態轉換及堅持,讓人感到佩服(不知道能不能像白色巨塔裡的蘇怡華醫師一樣,靠著 port A 的論文,一路升上教授 XD)。

 

 

有目的用心耕耘專業領域

 

陳育群醫師的分享,也再次確認我內心疑惑,出國拿學位,其實要確認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東西,出國留學回來,並不會有人熱烈歡迎,甚至需要自己找工作,但是如果有目的用心追尋,必然也能夠讓出國讀書成為人生的助力,而不只是多張畢業證書,或在臉書上多幾張吃美食跟出遊的照片。

 

課程的最後一個部分,我看到的是每位專家在自己專業領域用心耕耘後,抓住浮現的機會,才能達到的成就。其中陳沂名醫師的經歷特別讓我驚嘆,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其實背後累積的是多年努力以及耕耘。課程的尾聲,似乎又再次呼應課程開始時的引言「相信自己,持續努力,才能成為未來的強者」。

 

成為強者,才能在走到死路的時候跳脫逆境。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