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內科 腎臟科 張竣傑 醫師
期許自己可以不一樣
我是剛考完內專的腎臟科 fellow,在醫院屬於相對年輕的一群。確實如校長所說,我們沒有太多資源、沒有團隊、沒有自己的病人,也沒有實驗材料。我並非不想做研究,因為在剛進內科時,對自己的期許就是找到一個「台灣沒有甚麼人會,但卻很重要的技術來做」。
雖然如此,但兩年後的腎臟專科考試迫在眉睫,如果短時間內拿不出具體成績,會有卡關壓力。有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可能性呢?當我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開放報名,二話不說,立刻報名。
首先出場的張俊鴻醫師提供我們對於研究快速上手的精準策略。其中「老實練五遍」、「十字延伸法」、「如果想不到題目來做,可能是臨床感不足」、「選擇重要,健保適合,有台灣優勢的題目」、「在跨領域的期刊投稿,增加中獎率」,這些建議對我們這些首投族都非常實用,聽完當下令人躍躍欲試,忍不住想要立刻動手做研究。
開拓醫學研究藍海
潘怡如醫師豐富生動的演講,解釋我們不太熟悉的成本效益分析,讓眼前開拓出一片藍海。這個範疇雖冷門但實用,包含很多醫療決策的制定概念。如果能熟悉成本效益分析,對於很多以往已經確認有用的治療,可以更進一步談論實用價值。對一個有給付額度限制的行業,我想未來會是各家角逐的戰場。
因為自己參加過 EBM 競賽,所以謝孟樵醫師的分享特別讓我覺得特別深刻。其實在搜尋文獻的過程中,很多主題都沒有 meta-analysis 或 systematic review,當下感到十分苦惱,現在卻覺得那就是未來!
謝醫師提供很多搜尋文獻跟評讀的小技巧,算是很有效率的重點複習,也感謝他跟張凱閔醫師提醒,meta-analysis 並不是全部,要成為一位專家,還是要注意多角度的論文經營。
張醫師提點如何找尋適當主題、從各種不相干的文章取出精華、如何讓自己不斷精進,聽完分享後,覺得自己就像瑪莉歐吃到超大蘑菇巨大化,面對甚麼關卡都不害怕了。
聽取前人經驗,走自己的道路。
該不該讀博士這個主題,我也非常感興趣。一直認為即使完成住院醫師訓練,未來我做的大概也不會是老師這一輩做的事情。很多前輩的成就,是努力加上機緣巧合,不是我們能夠輕易複製的。剛當住院醫師時想效仿的典型,或許就是像吳青陽醫師這樣的人才!除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能不斷就基礎部分深入並研發專利。
過去我曾經想參與 STB 計畫,但深入了解背後所需投注的心力後,我漸漸認清事實。我可能沒辦法像愛迪生一樣,靠自己一個人發明電燈泡,並把電路系統推廣到全世界。現今這個世界,講求的是速度、通力合作,一個人只能完成重大發明的一小環節,其他都要仰賴各自專業。而且就像前輩所述,台灣目前對醫材研發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投入前要三思。或許用論文跟細節累積自己的洞察,最後跟廠商談協助研發,會是個比較理想的切入方式。
而吳昭慶醫師雖然並不看好念博士未來所帶來的階級優勢,但與陳育群醫師看法如出一轍的是,念博士可以開拓你的視野。因曾參與過國外志工營跟交換學生的活動,我對於陳醫師說的「登高,不是為了讓別人看到你,而是讓你看到全世界」特別感動,讓我真的萌發想要出國進修的念頭(不過前提是要先存 200 萬)。
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因為長年都是蔡粉的緣故,走向國際已經變成我深植內心的想法。邁向國際,就必須先掌握每個機會。吳爵宏醫師傳授他在面臨挑戰時,如何讓自己變得積極而提高最終完成度,並給予自己一些「具體、可衡量、可達成、務實而有難度」的目標設定,讓機會降臨時,你不再擦身錯過。陳沂名醫師更是善用了各個機會,藉新思惟課程習得的簡報技巧(以及想把學費賺回來的動機),從演講代打、出國巡迴演講、贏得國際比賽,到其他國家示範高難度手術。
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在起步就覺得困難而不敢嘗試了。但最後他們都證明,磨亮自己的劍,隨時等待機會,才有可能往下一個層次邁進。而轉型成功的佼佼者莫過於是蔡校長,雖然股市預測失利,卻精準預測著名期刊未來走向跌勢。
(橙編按:過去十多年的投資經驗,我在個股上賠掉兩個月薪水後,出場了,現在我不敢投資個股 XD)
除此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從他的演講中,我感覺到了研究者對自己的期許,我們應該要以自己的能力跟影響力來評斷自我價值,而不是一味的靠寫論文投稿給 impact factor 高的期刊來幫自己鑲金。Impact factor 跟股票一樣,有漲有跌,但外力無法改變的是你既有的成就,以及時間累積出來的價值。
(橙編按:就是如此,沒錯!)
少了迷惘、多了勇氣
最後的製圖大賽,我原本有點想放棄。因為今早來報到之前我還去參加永慶盃路跑。那時出發沒多久,就看到兩個黑人跑者已經回頭做最後衝刺了。我心裡雖然知道非洲人不管到哪裡都是拿冠軍,但當下那血淋淋的實力差距,還是讓我備受打擊跟挫敗感,而且跑完十公里再上課上到四點,實在是滿累人的。不過在上午的課程薰陶後,轉念想想,如果我現在把筆電打開,思緒動起來,或許就能贏過現場一半的人了?
時間不是很夠,我試著用扁平化風格簡報,配合 PowerPoint 修改圖片,整理上午的筆記心得,存檔上傳後,就開始幻想自己得獎的樣子。不過最後結果出來,與諸多現場高手比拚創意與實力,最後還是沒能得償所願。
雖然如此,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點是:好的心得,應該要以讀者的角度出發,思考著這份檔案能否重現當時的情境跟講者所要傳達的意志,才是最為重要的。
一場演講下來,我覺得迷惘似乎少了一些,而多出來的是面對未知的勇氣。或許因為感受到很多與自己相似的身影,你開始不再感到孤獨,而能專注當下,好好善用未來的時間吧。人生苦短,我們沒有時間後悔。火箭之父戈達德曾說:「昨日的夢想,是今日的希望,明日的實踐」,希望來參加的朋友們都能在自己擅長領域發光發熱,乘上火箭,飛往屬於自己的星空。
2017 全新企劃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