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吳昭慶
「該不該讀博士?該怎麼讀?」是一個傷透腦筋的問題,前陣子也意外成為校長 Facebook 的討論熱點,請見:這裡、這裡與這裡。
與其燒腦,不如我們請三位學術成就都很好,但想法各有不同的醫師,與您分享三種立場:「不用 / 或許 / 值得」,他們的最高學位分別是「醫師 / 國內博士 / 國外博士」。您現場聽聽,那個更適合您。作對決策,對人生的價值,可遠超過活動報名費。
引言人:吳昭慶
「該不該讀博士?該怎麼讀?」是一個傷透腦筋的問題,前陣子也意外成為校長 Facebook 的討論熱點,請見:這裡、這裡與這裡。
與其燒腦,不如我們請三位學術成就都很好,但想法各有不同的醫師,與您分享三種立場:「不用 / 或許 / 值得」,他們的最高學位分別是「醫師 / 國內博士 / 國外博士」。您現場聽聽,那個更適合您。作對決策,對人生的價值,可遠超過活動報名費。
講者:吳青陽
要不要讀博士,是很多人的疑問。不讀,怕自己搞研究搞不出來;想去讀,看許多前輩,好像也沒變得比較懂研究?
吳青陽醫師是選擇不去讀博士的,一方面,是因為外科醫師的生活已經滿載,再念個書,家庭生活就是直接歸零;二方面,在臨床上的許多問題,自行著手研究解決,竟也陸續申請許多專利、發表系列論文。
如果去念博士,是為了做研究寫論文,或許,以臨床為主的研究,用點心思、多點努力,是能夠自己學會的。
講者:吳昭慶
吳昭慶醫師很有意思,其實,他的學術生涯起飛,是在訓練期間累積,在國外進修時,因為天資聰穎,看幾台刀、問兩句就會做了,晚上實在太閒,又 不想讓自己一事無成,短時間內,就在臨床、資料庫研究、動物實驗等領域,開始大量發表。
但回國後,他還是把博士班唸完,而且畢業。
這就很有趣:當你已經有做研究的能力、寫作的能力,又是特別忙碌的神經外科時,為什麼還需要博士學位。用當今流行的話說:這裡頭,必有貓膩。
講者:陳育群 醫師
我,蔡依橙,是個很喜歡用「尖銳問題」請教朋友的人 XD 因為我總覺得,critical thinking 是通往未來的唯一道路。(理由真多)
一次演講的空檔,我問育群學長:「你覺得念博士真的有用嗎?你本來就會那些東西,醫療也會、資訊也會,你一年發的文章數,比你去念的研究所,所有老師加起來還多,讀博士真的有用嗎?」
因為認識久了,知道我就是這麼白目, 育群學長也沒生氣,只是因為他對「給人答案」一向很慎重,所以一時愣住了,也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我策劃這次活動時,他才給我答案。
引言人:蔡依橙
為什麼我們那麼建議往「國際」走?因為講英文比較高尚嗎?並不是。而是在國際學術社群,你會獲得更為公平的對待、你會看到更為廣大的世界。多開一百台刀、多打一萬個病人,你獲得的是線性的增長。但進入國際社群,你將獲得「等級跳升」式的視野與思考改變,甚至預測趨勢走向。「參與國際學術社群」的三位講者,將告訴您他們獲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