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臨床 下的所有文章

2016 / 9 / 6

[課前問答] 讀博士?不用!很多有趣的研究,現在就可做。

 

作者: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總院 胸腔外科 吳青陽 醫師

 

 

31_no_cywu

 

 

問:想問吳青陽醫師,

  1. 年輕主治醫師病人不多,光靠自己的病人數不太容易收夠病人,加收別人的病人常常資料漏東漏西,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 除了新奇的 / 好的點子外,臨床研究如何克服「數大就是美」的門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答:針對第一個問題,資料收集之前,應該要對收集的疾病有一定的認識。

 

我建議可由兩個面向來考慮:面向一,選定研究重點十分重要,建議由臨床服務量較大的議題入手。面向二,建立自己專有的病歷記載格式。

 

而建議由臨床服務量大的議題入手,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這類疾病嚴重度相對簡單,有可能是您臨床最常接觸的,熟悉度高。第二,老師們應該對這種議題興趣不高,可有效降低進入技術門檻。第三,可有效積累案例數,方便統計進行。

 

至於,如何建立自己專有的病歷記載格式,我會建議您可以針對 PubMed 上近五年的期刊進行地毯式閱讀,並且系統性歸納及分析其所討論內容,及收集參數表格。因為這些收集的參數,都是建立個人病歷記載格式的重要基礎。

 

藉由文獻回顧,了解對於該項疾病,還有那些可能分析面向,以此為出發點,盡力完整的病歷記載格式,再進行資料收集,可以有效的減少數據蒐集不全的情形。另外,對於疾病的分類或是分期相關的參數,要全部留下,因為這樣才能因應後續分類 / 分期的改變,確保您收集的資料,不會因為疾病分類 / 分期改變而流失,無法繼續使用!

 

針對第二個問題,這確實是大哉問了!新奇的好點子就像花火一樣,確實燦爛,但卻是「剎那就是永恆」,或許能上一篇好雜誌,但是就沒有後續了。臨床研究注重的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持久度以及專一性!

 

閱讀更多 »

2016 / 9 / 6

[課前問答] 讀博士?或許,但請先想清楚這些事。

 

作者:台北榮民總醫院 神經外科 吳昭慶 醫師

 

 

32_talk

 

 

問:

  1. 以在醫學中心而言,如果只是為了深入臨床有興趣的問題,以及達到醫學中心基本的研究要求,讀博士砸下的時間心力到底值不值得?讀博士有哪些超值的效應和收穫?該不該念書需考量的主客觀因素有那些?
  2. 什麼情況下,出國全職讀博士班對職場才是有利的?還是在台灣在職進修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小兒部主治醫師、精神科主治醫師、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腎臟內科主治醫

 

答:考慮「值不值得?」應該精密計算「投入資源」與「回收報酬」。只有在「回收報酬」>>(遠大於)「投入資源」時才會覺得非常值得。

 

問題是現實世界中,很多價值無法精確地量化,而且對於每個人都具有非常特別且專一的差異,博士學位證書對每個人的心理效用也不盡相同,甚至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博士(生、候選人),對於這個頭銜(或內涵)也會有不同的人生意義,這個解讀差異之大,只有當事人自己可以評論。

 

如果純粹以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採用「攻讀博士」這個投資工具,大多數投資人都是虧本的,當然其中也有少數人,會得到豐厚的獲利(就像在股票市中賺錢的永遠是少數人),主要是因為,投入的資源龐大且難以估計,包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以及其過程中的變數、無法預料之困難。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花時間攻讀博士也不保證一定能做出風雨名山之業的論文,但若不去嘗試,永遠不知道我們的極限在哪裡(說不定你會是下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

 

出國全職讀博士班所花的成本至少有:國外生活成本、全職學生的生活成本。

 

有利的狀況就是「當這兩個成本對你而言都不高,而且全職讀博士對你的收穫又很大」,這就是有利的狀況。國外有些博士班學生是有薪餉 (stipend),還可以免除學費,當然也有些學校學費超貴,各種情況都有、差異也非常大,端看你的選擇。

 

閱讀更多 »

2016 / 6 / 6

我該不該讀博士?不用!很多有趣的研究,現在就可做。

 

講者:吳青陽

 

 

31_no_cywu

 

 

要不要讀博士?

 

要不要讀博士,是很多人的疑問。不讀,怕自己搞研究搞不出來;想去讀,看許多前輩,好像也沒變得比較懂研究?

 

吳青陽醫師是選擇不去讀博士的,一方面,是因為外科醫師的生活已經滿載,再念個書,家庭生活就是直接歸零;二方面,在臨床上的許多問題,自行著手研究解決,竟也陸續申請許多專利、發表系列論文。

 

如果去念博士,是為了做研究寫論文,或許,以臨床為主的研究,用點心思、多點努力,是能夠自己學會的。

 

閱讀更多 »

2016 / 6 / 6

我該不該讀博士?或許,但請先想清楚這些事。

 

講者:吳昭慶

 

 

32_talk

 

 

學術生涯起飛後才拿博士

 

吳昭慶醫師很有意思,其實,他的學術生涯起飛,是在訓練期間累積,在國外進修時,因為天資聰穎,看幾台刀、問兩句就會做了,晚上實在太閒,又 不想讓自己一事無成,短時間內,就在臨床、資料庫研究、動物實驗等領域,開始大量發表。

 

但回國後,他還是把博士班唸完,而且畢業。

 

這就很有趣:當你已經有做研究的能力、寫作的能力,又是特別忙碌的神經外科時,為什麼還需要博士學位。用當今流行的話說:這裡頭,必有貓膩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