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30

帶回了事半功倍的好幫手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復健科 賴逸軒 醫師

 

 

01_innovarad_yhlai_ymrf_20160925_121

 

 

身為一個剛晉升的主治醫師,在無充分資源的情況下,要生出論文實在難上加難。

 

還好,有健保資料庫以及百萬歸人檔可以使用,但看似如此豐富的資源,卻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如何開始又成了第二個難題。就像發現了一座金礦山,卻愁要用什麼工具開採?在何處開採?如何訂定適合的題目是非常重要的。

 

 

淘寶總要帶對工具

 

張俊鴻醫師在演講中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健保資料庫研究特別適合四類題目:長期、跨科、特殊與稀少。然而假使有幸完成了第一篇論文且被接受後,接續而來的,卻完全是一個全新的輪迴,依然得從第一步打地基開始。對於此情況的因應之道,俊鴻醫師建議使用十字延伸法,將原本的論文做橫向或縱向的延伸,如此可以減少從頭來過的時間及人力成本,替我們未來減少許多不須走的冤枉路。

 

成本效益與成本效用分析對我來說是全新的一個研究概念,但不可否認,它在未來的醫療健康決策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台灣的健保體制下更是如此,貧乏的資源卻又希望能夠將效益最大化。

 

這次學習到了兩個新的名詞:成本效益分析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CEA) 與成本效用分析 (Cost Utility Analysis, CUA)。潘怡如醫師慷慨地分享她的寫作技巧:由原本從事的 RCT 架構中,另外增加一項收集 cost 的步驟,再進行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詳閱操作說明書

 

 

02_innovarad_ppt_yhlai

 

 

然而,萬事起頭難,要寫一篇論文首重要有好的題目,孟樵醫師提出了幾個實用的建議:

 

  1. 藉由 daily practice 來解決臨床的問題。
  2. 在日常的 journal reading 中尋找靈感(尤其是有新的 RCT 發表時)。
  3. 以之前的 meta-analysis 做 review 或是做 umbrella systematic review。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如何使用功能強大的軟體及工具,讓我們簡化工作實在重要。謝孟樵醫師推薦的 EndNote(文獻整理工具)可以在撰寫文章時,自動 citation 到 word 上,並幫忙排序。如此 Reference number 就不怕弄錯了。

 

在文獻搜尋時,以布林邏輯來搜尋,來適度的限縮及篩選文獻。在 forest plot 評讀,善用 Q test、p value、I2 test。假使要寫 systematic review 或是 meta-analysis 時,最好搜尋出來的資料要 RCTs 文獻要多,systematic review 及 meta-analysis 文獻要少。

 

 

打破舊觀念

 

謝醫師也建議新手們先從治療型的主題來著手,相對困難度較低。此外謝醫師也打破了我之前的錯誤觀念(別人已經做過的題目就不能再重複),原來只要有新的 RCT,新增夠多的 case number,或是分析新的 secondary outcome 都可以再重新寫一篇 systematic review 或是 meta-analysis。

 

這是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也許是個人資質駑鈍或是程度太差,能夠吸收的程度有限,但仍深深感到有所收穫。很開心能夠有機會聆聽多位研究卓越的先進現身說法,指點研究之路的方向。也許離目標還有段距離,但至少在茫茫大海中隱隱約約看到幾條可行的航道。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