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30

做研究,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作者:馬偕醫院 放射科 陳嘉泓 醫師

 

 

00_fb_innovarad_chench_ymrf_20160925_074

 

 

不同於過去參加過的新思惟工作坊(仁編按:陳醫師之前參加過《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這次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學習到的不以實務技巧為主,而是更為抽象卻影響更大的觀念跟想法。當中有很多問題也許可以請教身邊的師長,但新思惟團隊找來除了解惑,還能提出不同想法、點出不同方向的高手群!

 

 

健保資料庫的各個突破點

 

本來最期待的就是健保資料庫,當今的顯學,但又有不少學長姐說已經沒東西可做,想聽聽講者們要怎麼破這個局。

 

果然個個厲害,十字延伸法要研究者拿出好奇心,要跨越領域 / 科別,各種混搭結果再作合理挑選,千變萬化,題目要多少有多少!加入經濟層面的思考,CEA / CUA 讓研究者更為務實,用數字呈現成本支出是否得到預期效益,再進一步提出修正模式,每一分資源都能發揮最大效果。現行健保制度包山包海,卻又不願跟民眾承認資源有限,要傳達這種概念,這樣的方法會成為最好的證據!

 

 

困惑已久的事,忽然懂了!

 

資質駑鈍,所以實證醫學的 meta-analysis 跟 systematic review,每次老師解釋完都似懂非懂,強記之下的結果就像板擦上的粉筆灰,輕輕一拍就全掉光了。

 

水果甜不甜的例子簡單明瞭,下次要跟別人解釋,我已經可以很有信心地用類似例子來說明!實務上,搜尋文章是很初階的技巧,但卻很難上手,每次找出來不是太多或太少,再來是如何篩選跟評讀,講者都毫不吝嗇地分享實作技巧。

 

 

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

 

博士班的選擇,對我還太遙遠,但抱持不同觀念的講者群分享的心路歷程跟思考邏輯,卻是十分受用。怎麼說呢?

 

「機會成本」的概念國中就知道了,而講者們的主題其實也全部圍繞這個精神,「不同的選擇,造成了不同的結果,但中間得放棄的選項,不是當事人沒辦法想像」。講者們的分享,就像是能有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瞬間,可以思考屆時面臨這個重大抉擇時,要如何去做選擇?

 

另外一個問題是,「讀博士班的動機」。過慣了被其他人決定的人生,以至於自己常常不清楚為何而戰,也許大部分人真正求的也是生活上的安定而已吧!只是用投入幾乎是另一次醫學系的時光來換,是不是真的值得,難道只有這個方法嗎?講者沒有明說,但我想台下所有聽眾心中都已經有答案。

 

另外兩位講者,都示範了不讀或讀,都可以有傑出的表現。雖然其他人的成果不能代表自己也會有一樣的收穫,但都提供了對於未來的一種想像。

 

 

02_innovarad_ppt_chench

 

 

隨時準備好自己

 

國際參與是每一次工作坊,還有新思惟之友社群中,一再宣傳的理念,不為什麼,因為現今的臺灣醫療看似已經到了死胡同,想脫身又想能保有原本專業,提升自己的高度進入國際社群,或許是最佳途徑。

 

因為還是住院醫師,幾乎沒有參與國際場合的經驗,但遲早有這麼一天。現階段能做的就是好好磨練技巧,努力充實自己的火藥庫,待名為「機運」的火花來到,就是引爆能量的時候!

 

感謝講者提出如何維持動力堅持的訣竅,設定登月目標,跟增加掌控感來提升動機,都是值得一試的方法!

 

最後對於傳奇醫學期刊的衰落做了精采的分析,最重要的是,研究的指標,除了 IF 外,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參考指標,如果太執著於單一指標,也不過是個被牽著走的傀儡,不如好好思考,什麼是能有實質影響力的研究?又有什麼會是在百年後依然經典?持續經營,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目標,才是正道,也是王道!

 

 

03_innovarad_ppt_chench

 

 

與「做研究」的距離又更進一步

 

做研究,看起來遙不可及,但一整天的活動下來,又覺得沒那麼遙遠了。

 

人生路上難免迷惘,總是需要更有智慧的人來提點,謝謝新思惟團隊用心規劃,講者群分享的人生中寶貴的經歷,已經在不少人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至於會不會發芽茁壯,就端看各人如何努力了!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