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9 / 30

創造自己的實質影響力

 

作者:北醫附院 整形外科 李維棠 醫師

 

 

ymrf_20160925_661_liwt

 

 

感謝好心人士轉讓名額

 

去年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因為必須出國開會只好含淚把學弟推進坑(謎之聲:有沒有推坑集點卡方案啊?XD)。今年中秋連假時,半夜急診照會跟著連四拉四的摧殘之後,熊熊想起該報名今年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卻發現線上報名居然已截止!

 

所幸在活動開辦的一兩天前,有熱心的新思惟之友願意轉讓,而原本計畫趕不上變化的行程,竟然也神奇的出現空檔,終於順利取得今年論壇敲門磚。

 

 

人生,就是不斷的歸零。

 

前幾年由於專科醫師考試規定,加上有幸參加新思惟論文寫作的工作坊,所以也順利產出兩三篇的論文。但離開原本訓練體系,升上主治醫師等於全部砍掉重練,研究論文該從何而來,就變成了這段日子百思不得解的懸念。不過,歸零也代表解放思考侷限的契機,參加新思惟的活動,也就成為觸發靈感的來源之一。

 

 

把概念化為具體行動

 

羅胖在《得到》的直播裡談到什麼是聰明的人?對他來說聰明的人指的是能把大的概念化為許多小的具體行動的人。而這次的論壇,就是由這樣一群聰明的人,教大家怎麼把論文寫作化為具體行動。扣除門檻太高的 Cochrane review,今年論壇聚焦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健保資料庫,以及資源匱乏的年輕醫師容易入門的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雖然敝科認為健保資料庫研究就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的觀念依舊難解,不過潘怡如醫師從醫療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提供新的視野(小時候都會覺得這種講成本的 paper 沒什麼內容,長大才知道這就是資源有限下的現實人生)

 

 

關於創新、自由與機會成本

 

下半場的論壇,兩個區段的講者們所分享的小故事,都跟創新與選擇沾上了邊。感謝諸位被碾壓 身經百戰過的強者分享自己篳路藍縷走過的人生軌跡。當觀眾提問到如果重回人生某階段,是否還是一樣的選擇?當然答案毫無意外是肯定的(這與最近念到與自由意志的哲學書籍,裡面提到決定論、因果鏈的概念不謀而合)。

 

然而隱性或沈沒的機會成本,其實是難以察覺與評估的。在眾多高手分享自己的武功心法之後,最關鍵的可能還是問自己:「你想要的是什麼?你願意犧牲什麼來交換?」

 

 

實質影響力

 

蔡校長其實這些年來一直告訴大家,研究重點在於「實質影響力」。也藉由鞭辟入裡的學術產業分析,讓我們知道「要靠自己的文章閃耀,而不是靠登上什麼期刊閃耀」。世代剝削的內憂外患下,要能夠學習蔡校長拆解其中的邏輯脈絡,進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提出解法(想偷懶至少也要 follow 新思惟之友看校長的發文 XD)

 

UCR 哲學博士 John Martin Fisher 說:「當我們懷抱勇氣或適應或同情,走上這條生命小徑時,我們很可能無法作出什麼影響,但我們確實可以做出獨特的表態。」但個人反思:有能力做出獨特的表態,必定會帶來一些影響吧?希望藉由新思惟帶來的思考革新,懷抱勇氣創造實質影響力!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