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6 / 6

初學統合分析,最常卡關的 3 個地方。

 

講者:張凱閔

 

 

22_meta_kvchang

 

 

從產出到洗鍊

 

張凱閔醫師去年在《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發表「我為什麼寫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演講後,又繼續的向前邁進。剛好有幸拜讀幾篇凱閔最近剛被接受的文章,發現文章的洗鍊程度更進一層,非常厲害。

 

每個醫學研究者都會經歷過這段,先從拼死拼活中,勉強拼出一篇看起來像文章的開始,閱讀漸廣,發現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然後一步一步的回頭修正,逐漸完善。

 

我自己在 case report / original article / review 文章上,一直是這樣。第一篇都爛到自己不敢看,但後來的結構與寫法,勉強能讓自己覺得滿意,用字更少、更精確、也更有力。

 

 

功力盡在行雲流水間

 

成熟的研究者,光看行文走筆,就知道水平。優秀的作者,文章看似行雲流水,但卻在不知不覺中處理掉很多旁枝末節,只有當你回頭思考的時候,才會理解那些看似自然的招式,其實就是功力所在。

 

在 meta-analysis 的世界,原來也是這樣。同樣是 PubMed 上的大千世界,有人採集之後,只能做成糊在一起的燴飯,但高手挑選食材,端上來的卻是 fine dining,氣勢磅礡,卻又乾淨俐落。

 

凱閔從第一篇 meta-analysis 至今,不過 4 年。回頭以初學者的角度看,凱閔認為最常讓人卡關的 3 個地方,分別是什麼?以今天的實力看,又該如何破解?哪些應儘速放棄?哪些可以另闢蹊徑?哪些又是藏在困境中的黃金?我們聽凱閔說。

 

 

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