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impact factor 下的所有文章

2016 / 9 / 30

乘上火箭,飛往屬於自己的星空。

 

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內科 腎臟科 張竣傑 醫師

 

 

ymrf_20160925_586_changcc

 

 

期許自己可以不一樣

 

我是剛考完內專的腎臟科 fellow,在醫院屬於相對年輕的一群。確實如校長所說,我們沒有太多資源、沒有團隊、沒有自己的病人,也沒有實驗材料。我並非不想做研究,因為在剛進內科時,對自己的期許就是找到一個「台灣沒有甚麼人會,但卻很重要的技術來做」。

 

雖然如此,但兩年後的腎臟專科考試迫在眉睫,如果短時間內拿不出具體成績,會有卡關壓力。有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可能性呢?當我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開放報名,二話不說,立刻報名。

 

首先出場的張俊鴻醫師提供我們對於研究快速上手的精準策略。其中「老實練五遍」、「十字延伸法」、「如果想不到題目來做,可能是臨床感不足」、「選擇重要,健保適合,有台灣優勢的題目」、「在跨領域的期刊投稿,增加中獎率」,這些建議對我們這些首投族都非常實用,聽完當下令人躍躍欲試,忍不住想要立刻動手做研究。

 

閱讀更多 »

2016 / 9 / 6

[課前問答] Medicine 暴跌的徵兆、原因與啟示

 

作者: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兼 策略長 蔡依橙 醫師

 

 

43_business 

 

 問:投稿期刊如何找?如何知道自己的文章價值大概是在幾分的等級?如何快速尋找標題非醫學領域但分數不錯,又很可能接受自己文章的期刊?(小兒科主治醫師 PGY)

 

答:

 

如何知道自己的文章該投幾分的期刊?

 

寫作的過程中,如果你曾經精讀過自己找到的 references,應該可以感覺到,這個領域大家都投那邊,以及新穎題目的衰退速度。

 

例如:你做的題目第一次做的人登 Lancet (IF ~39),第二次的人登 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 ~15),第三次做的人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IF ~4),那你就知道,這次投稿你應該朝 0 到 3 分的區間試試看。

 

也有些題目,衰退的沒那麼快,最近幾年大家都投 PLOS ONE,也都有上,你就從這邊試試看囉。

 

我覺得以初學者來說,除了次專科裡頭熟悉的期刊外,PLOS ONE 是個不錯的開始,3 分左右的期刊,他仍有 70% 左右的接受率,其實相當不錯。同分的次專科期刊,通常都在 20-50% 的接受率左右。與 70% 相比,有顯著的差距。

 

閱讀更多 »

2016 / 6 / 6

引言:參與國際學術社群

 

引言人:蔡依橙

 

 

Section4

 

 

為什麼我們那麼建議往「國際」走?因為講英文比較高尚嗎?並不是。而是在國際學術社群,你會獲得更為公平的對待、你會看到更為廣大的世界。多開一百台刀、多打一萬個病人,你獲得的是線性的增長。但進入國際社群,你將獲得「等級跳升」式的視野與思考改變,甚至預測趨勢走向。「參與國際學術社群」的三位講者,將告訴您他們獲得了什麼。

 

閱讀更多 »

2016 / 6 / 6

吳爵宏 (Chueh-Hung Wu, MD)

 

 

09_chwu_1

 

 

講題

 

 

現職

  • 台大醫院 復健部 主治醫師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系 (2005 年畢)
  • 國立臺灣大學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博士班 就讀中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