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統合分析 下的所有文章

2016 / 10 / 6

[大會攝影 05] 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00_ymrf_20160925_320

 

 

10:30-10:40 引言: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張凱閔)

10:40-11:00 既然做了 EBM,就順便寫篇論文吧! (謝孟樵)

11:00-11:20 初學統合分析,最常卡關的 3 個地方。 (張凱閔)

11:20-11:30 Q&A

 

 

謝孟樵醫師講的步調很快,只能拿著手機不停的照投影片,深怕漏了哪個步驟。雖然沒參加過 EBM 競賽,但是想到每次寫 paper 都要 review 非常多篇 paper(我的前輩們都要求至少 100 篇啊),那不如也就順手寫篇 meta-analysis,一舉兩得也不錯,各種領域都學一些,感覺蠻好玩的。

 

張凱閔醫師在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引言中,很巧妙地用水果甜不甜來闡述相關概念,之前由於數學不太好,醫學統計一直是大學時期的噩夢,但在上完新思惟的課之後,開始慢慢體認到它的重要性,應該要找時間好好修習一下才對。

 

 

近期課程

 

閱讀更多 »

2016 / 10 / 5

持續前進,就是未來的強者。

 

作者:匿名

 

 

ymrf_20160925_659

 

 

超過青年,卻開始疑惑……

 

研究論壇舉辦當天,剛好是我超過「青年」定義後的第 4 天,但我還是很厚臉皮的參加了《青年醫學研究論壇》,最令人羞愧的其實不是年齡,而是已經拿到部定副教授,邁入不惑之際,竟然對「研究」這條路又開始產生疑惑,到底該不該投入健保資料庫研究、還是回頭念碩士、博士班,用萬年投影片教學並等待退休?

 

蔡校長的開場引言,便讓我有許多感觸,現今高壓的醫療環境,大家都揹著過勞的風險,卻反而讓許多醫師義無反顧的去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過去以為只要完成訓練、升上主治醫師,就可以遠離雜事,過著比較悠哉的人生,等自己到達這個位置後卻發現真相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就像某位學長所說:「升上主治醫師,並不會過得比較輕鬆,但你會習慣它。」

 

的確,為了完成所有的臨床工作、避免加班並維持一定的薪水數字,我自動學會「斷、捨、離」,效率和成果才是我唯一關心的目標,我開始對大部分的事情失去耐心與興趣。
 
閱讀更多 »

2016 / 9 / 6

[課前問答] 初學統合分析,最常卡關的 3 個地方。

 

作者:台大醫院 北護分院 復健科 張凱閔 醫師

 

 

22_meta_kvchang

 

 

問:對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有興趣,想知道要怎麼開始,有沒有學習資源?如何有系統的從入門(如文章檢索)到產出?如果所待的醫院提供的資料庫很少,例如,只有 PubMed,有辦法做出像樣的回顧嗎?(胃腸科主治醫師、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答:我開始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前,有參加由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的工作坊,之後才循序漸進的開始,同時台大公衛學院有堂「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課,也提供從入門檢索到跑資料系統性的學習,我個人認為獲益良多。若所待的醫院,並沒有購買其他的檢索工具,建議可加上 Google Scholar 來當作另一個檢索的資料庫,搭配 PubMed,也是可以寫出很好的回顧。

 

閱讀更多 »

2016 / 6 / 6

引言: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引言人:張凱閔

 

 

Section2

 

 

剛起步的醫學研究者,資源拮据,但卻常被指派 EBM(實證醫學)相關工作。於是,藉由 EBM 進一步發展,寫成論文,似乎是個不錯的模式。「反正論文還是得念」,整理一下,寫成文章,也是合理。所以有了「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單元。

 

閱讀更多 »

2016 / 6 / 6

初學統合分析,最常卡關的 3 個地方。

 

講者:張凱閔

 

 

22_meta_kvchang

 

 

從產出到洗鍊

 

張凱閔醫師去年在《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發表「我為什麼寫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演講後,又繼續的向前邁進。剛好有幸拜讀幾篇凱閔最近剛被接受的文章,發現文章的洗鍊程度更進一層,非常厲害。

 

每個醫學研究者都會經歷過這段,先從拼死拼活中,勉強拼出一篇看起來像文章的開始,閱讀漸廣,發現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然後一步一步的回頭修正,逐漸完善。

 

我自己在 case report / original article / review 文章上,一直是這樣。第一篇都爛到自己不敢看,但後來的結構與寫法,勉強能讓自己覺得滿意,用字更少、更精確、也更有力。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