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昭慶 下的所有文章

2016 / 9 / 30

「消除」醫學研究之路上的「所有業障」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 張哲慈 醫師

 

 

01_innovarad_changct_ymrf_20160925_427

 

 

完全命中年輕醫師的難題

 

回想近一年多以來,逐漸成為新思惟活動的重度中毒者,早就耳聞前幾年《青年醫學研究論壇》的口碑(仁編按:前兩次可以分別到這裡,與這裡回味),又看見論壇邀請的星級講者,自然不能錯過!而此次論壇中四大主題所涉及的,的確都是所謂年輕醫師最魂牽夢縈的難題!

 

要不要做研究?要怎麼做研究?要做什麼樣的研究?不去念學位也可以做研究嗎?做研究一定要讀學位嗎?還是做研究要順便念個學位嗎?此外,當遇到有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時,我們準備好了嗎?還是其實是國際學術交流,會自然而然地領著我們自我成長?

 

閱讀更多 »

2016 / 9 / 30

乘上火箭,飛往屬於自己的星空。

 

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內科 腎臟科 張竣傑 醫師

 

 

ymrf_20160925_586_changcc

 

 

期許自己可以不一樣

 

我是剛考完內專的腎臟科 fellow,在醫院屬於相對年輕的一群。確實如校長所說,我們沒有太多資源、沒有團隊、沒有自己的病人,也沒有實驗材料。我並非不想做研究,因為在剛進內科時,對自己的期許就是找到一個「台灣沒有甚麼人會,但卻很重要的技術來做」。

 

雖然如此,但兩年後的腎臟專科考試迫在眉睫,如果短時間內拿不出具體成績,會有卡關壓力。有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可能性呢?當我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開放報名,二話不說,立刻報名。

 

首先出場的張俊鴻醫師提供我們對於研究快速上手的精準策略。其中「老實練五遍」、「十字延伸法」、「如果想不到題目來做,可能是臨床感不足」、「選擇重要,健保適合,有台灣優勢的題目」、「在跨領域的期刊投稿,增加中獎率」,這些建議對我們這些首投族都非常實用,聽完當下令人躍躍欲試,忍不住想要立刻動手做研究。

 

閱讀更多 »

2016 / 9 / 30

新思惟賜予你飛向國際的翅膀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01_hsucw

 

 

將寶貴的經驗傳承給年輕研究者

 

十位講者中,扣掉三位元老級人物(吳昭慶醫師、陳育群醫師、蔡依橙校長),剩下的講者好像有五位過去都有上過新思惟的課程。這些講者在接受新思惟各種小班課程的滋養後,繼續回到各自的領域更加發光發熱,最後又再度回到這個研究論壇上,繼續傳承新思惟的養份。

 

張俊鴻醫師分享過去自己發表健保資料庫的心路歷程,包括從零到一,各種找主題的訣竅,如何判斷重要題目、健保適合、台灣優勢等,有寫健保資料庫主題的人,應該都能深深體會箇中辛苦。過去曾在新思惟網站上拜讀張醫師的文章,深深感覺其內容平鋪直敘,但相當實用,而演講內容就更是不用多說。

 

閱讀更多 »

2016 / 9 / 6

課前提問回覆

 

 

20150919_YMRF_174

 

 

這次論壇,所有與會者的提問,我們全部收到了!根據專長與資歷分類後,轉請講者們回覆。

 

講者憑著自身的經歷、專業、個性、訓練與風格,提供了非常精彩實用的內容,趕快來找一找,你的問題在哪裡?講者給了你怎樣的答案?

 

活動當天,除了聽聽高手們的成長奮鬥史,也歡迎您準備更深入的問題,舉手發問!

 

 

[課前問答] 用健保資料庫讓自己被看見張俊鴻

[課前問答] 資料庫分析: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分析潘怡如

[課前問答] 既然做了 EBM ,就順便寫篇論文吧!謝孟樵

[課前問答] 初學統合分析,最常卡關的 3 個地方。(張凱閔

[課前問答] 讀博士?不用!很多有趣的研究,現在就可做。吳青陽

[課前問答] 讀博士?或許,但請先想清楚這些事。吳昭慶

[課前問答] 讀博士?值得!研究困境的沈澱、深化與突破。陳育群

[課前問答] 國際學術交流,有趣且值得!吳爵宏

[課前問答] 為什麼一定要站上國際舞台陳沂名

[課前問答] Medicine 暴跌的徵兆、原因與啟示蔡依橙

 

 

近期課程

 

 

2016 / 9 / 6

[課前問答] 讀博士?或許,但請先想清楚這些事。

 

作者:台北榮民總醫院 神經外科 吳昭慶 醫師

 

 

32_talk

 

 

問:

  1. 以在醫學中心而言,如果只是為了深入臨床有興趣的問題,以及達到醫學中心基本的研究要求,讀博士砸下的時間心力到底值不值得?讀博士有哪些超值的效應和收穫?該不該念書需考量的主客觀因素有那些?
  2. 什麼情況下,出國全職讀博士班對職場才是有利的?還是在台灣在職進修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小兒部主治醫師、精神科主治醫師、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腎臟內科主治醫

 

答:考慮「值不值得?」應該精密計算「投入資源」與「回收報酬」。只有在「回收報酬」>>(遠大於)「投入資源」時才會覺得非常值得。

 

問題是現實世界中,很多價值無法精確地量化,而且對於每個人都具有非常特別且專一的差異,博士學位證書對每個人的心理效用也不盡相同,甚至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博士(生、候選人),對於這個頭銜(或內涵)也會有不同的人生意義,這個解讀差異之大,只有當事人自己可以評論。

 

如果純粹以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採用「攻讀博士」這個投資工具,大多數投資人都是虧本的,當然其中也有少數人,會得到豐厚的獲利(就像在股票市中賺錢的永遠是少數人),主要是因為,投入的資源龐大且難以估計,包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以及其過程中的變數、無法預料之困難。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花時間攻讀博士也不保證一定能做出風雨名山之業的論文,但若不去嘗試,永遠不知道我們的極限在哪裡(說不定你會是下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

 

出國全職讀博士班所花的成本至少有:國外生活成本、全職學生的生活成本。

 

有利的狀況就是「當這兩個成本對你而言都不高,而且全職讀博士對你的收穫又很大」,這就是有利的狀況。國外有些博士班學生是有薪餉 (stipend),還可以免除學費,當然也有些學校學費超貴,各種情況都有、差異也非常大,端看你的選擇。

 

閱讀更多 »